最新公告
本部落格最近大幅度整修,即日起將密集po文。請到名片頁訂閱,即可篇篇收到。謝謝!

  華人社會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有很濃厚的實用主義色彩,不只做人要做「有用之人」,求學做事更講究要「經世致用」,凡事必先問「是否有用」?而且不談「無用之事」,不學「無用之學」。這種明確的目的性當然有它的好處,但有時候卻難免流於膚淺、短視。莊子「無用論」的第三個層次──「反動的無用論」,就是為了矯正這種偏差的一種反動。  

  大家都聽過英國科學家牛頓的一個故事:有一天他坐在蘋果樹下沉思,一枚蘋果從樹上掉下來,剛好擊中他的腦袋,因而讓他產生一個問題::「蘋果為什麼不掉到天上去?」如果牛頓生長在古代的中國,而向中國老師提出上面的問題,孔子也許會皺眉說:「你這個問題何補於國計民生?你問這無用又荒唐的問題幹嘛?不要再玩物喪志了!」但莊子可能眼睛一亮,說:「你的問題看似毫無用處,卻隱含深意,你應該繼續追問下去,因為『無用之用,乃為大用』啊!」在中國的古聖先賢中,莊子很可能是對牛頓的問題最感興趣、並給予最高度評價的人。  

  莊子的言論向來被認為天馬行空、大而無當,在〈外物〉篇,惠施就對莊子直言「你的言論沒有用處」,莊子回答:

懂得無用才能夠跟他談論有用。大地不能不說是既廣且大了,人所用的只是雙腳能踩踏的一小塊罷了。既然如此,那麼只留下雙腳踩踏的一小塊,其餘全都挖掉,一直挖到黃泉,大地對人來說還有用嗎?

  這段話不只是莊子對自己學說的「無用之用」提出辯解,用它來理解現代的應用科學和基礎科學更顯得特別有意思:應用科學(如建築、化工)就好比「雙腳踩踏的一小塊地」,它是直接而用得著的知識,過去中國人很注重也很會用這一塊;而基礎科學(如數學、物理)就好像「雙腳踩踏之外的一大塊地」,目前看不出對自己有什麼用,但卻是支撐你所踩之地的基礎,你若漠視它、甚至鄙夷它,那你很快就會玩完,無法再踏出去,拓展你想要的「用」,這正是中國過去知識發展的軌跡和困局。

  看似「有用」的,其實只能「小用」;看似「無用」的,卻隱含著「大用」。我們再回過頭去看牛頓的問題:「蘋果為什麼不掉到天上去?」乍看荒誕無用,但在他窮追不捨下,卻從中發現了萬有引力,對日後的天文學、人造衛星、航天、巨型機械的發明做出莫大的貢獻。這就是莊子所說的「無用之用,乃為大用」,它才是莊子「無用論」的精髓所在,也是他可能對牛頓的問題感興趣的原因。

wildgoose19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色情夢有定義上的困難

  在從夢魘中解脫出來後,接下來想換個口味,談談「色情夢」。

  色情夢雖然望文即能生義,其實卻有著定義上的困難,這主要是來自對象徵如何解釋的問題。在第三章裡,我們曾提到佛洛伊德所說的夢中的各種性象徵,透過這些性象徵,一個表面上稀鬆平常、甚至枯燥的夢,往往會被解釋得「春色無邊」。這種解釋當然有它部分的真實性,但如果說,我們所有的性慾望(意識層面和潛意識層面的)在夢中都需以偽裝的方式來呈現,卻也是嚴重背離經驗法則的說法。

  自古以來,即有不少民族認為赤裸裸的交歡夢並非「色情夢」,而是別有「含意」。譬如古老的猶太法典認為,夢見和已婚婦人性交,表示夢者「可以得救」,而夢見和母親性交,則表示他能「得到很多智慧」。羅馬的凱撒大帝曾夢見和母親性交,當時的釋夢者說這代表他「將擁有大地」。

  反之,「非性」的夢卻經常被認為有「性」的含意。這種觀點也並非始自佛洛伊德,古老的猶太法典在提到一個人夢見「用橄欖油洗一棵橄欖樹」時,即說這是一個「母子亂倫」的夢(它的象徵手法類似「煮豆燃豆箕」)。而西元二世紀有名的釋夢者阿提米多魯斯(Artemidorus)也曾提到一個婦人夢見「麥桿從她的乳房發芽長出,然後往下彎,伸進她的陰道中」,他說乳房長出的麥桿象徵婦人的兒子,此夢意指婦人和她兒子發生性關係。

  定義色情夢的困境主要來自象徵的適用性,當我們以別的東西來象徵性交時,那麼性交也可以象徵別的東西。不過,並非夢中出現的東西一定就象徵另一種東西,就像佛洛伊德的弟子鍾士(E.Johnes)所說:「只有遭受壓抑的才會被象徵化,也才需要象徵」,但什麼是「遭受壓抑的」,顯然有個人的差異性,這是我們在鑑別色情夢時,一個很重要的指標。

wildgoose19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次,我到某地演講,題目是「談天賦與生命的追尋」,我以我喜歡的一則寓言來做為開場:

  有一個歷史學家死後到了天堂,遇到聖彼得。他知道聖彼得無所不知,於是請教說:「彼得大聖人,我研究軍事史多年,心中一直有個疑問,您能否告訴我誰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將軍?」

  聖彼得看看四周,然後指著某人,說:「就是他,他就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將軍。」歷史學家一瞧後,苦笑說:「我認識那個人,但他在世時只是一個普通的工人呀!」聖彼得回答:「沒錯。但如果他去從軍的話,他就會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將軍。」

  聖彼得的意思是那個工人有成為「世界上最偉大將軍」的天賦,但很可惜他走錯了路,白白糟蹋了他的天賦。這也讓我想起莎士比亞說的一句話:「我們知道我們『是』什麼,但卻不知道我們『可以成為』什麼。」

  要談生命追尋,最好先瞭解自已有什麼潛能,理論上,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潛能,每種潛能也都沒有得到完全的發揮。而天賦則專指自己優於他人的特殊潛能或稟賦,如果能先知道自己有什麼特殊潛能或天賦,而朝那個方向去從事生命追尋,那不僅如魚得水,而且很可能就會有比別人更好的成就。但一個人有什麼稟賦,不能等上帝或聖彼得給答案,而必須靠自己去尋找、發現。

  我讀小學時,姐姐從她上班的書局帶回《薛仁貴征東》《北宋楊家將》《七俠五義》《包公案》等章回小說,我經常看得廢寢忘食。剛上初中時,一位親戚送我一本《唐詩三百首》,有一段時間,我每天早上五點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背《唐詩三百首》,一首一首背,到現在還能背一些。

wildgoose19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社會由各式各樣的人所組成,每個人的觀念、品性、目標、利益都不一樣,甚至南轅北轍,如果經常發生衝突,那社會必定也跟著動盪不安,而大家也都隨之受連累。因此,如何建立一個和諧的社會,不僅是我們追尋的目標,更是大家的責任,因為只有在和諧的社會裡,個人才能得到最無礙、最充分的發展。

 

「君子和而不同」的真諦

  但和諧並不是相同――要求大家的想法、目標、做法都一樣,這是在扼殺個人的主體性與差異性,不僅不人道,而且根本做不到;即使看似做到了,也只是表面上的「假和諧」。對這個問題,孔子提出一個精闢的見解,他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意思是才德兼備的君子與人和諧相處,但依然保有自己的人格和看法(不同於他人);而德薄能鮮的小人則迎合他人的觀點,但卻因私利而經常和他人發生衝突(不和諧)。孔子不僅清楚指出「和諧」並不是「相同」,而且還強調是用「不同」的東西來製造和諧、維持和諧。

  所謂「物以類聚」、「臭味相投」,要和觀念、品味、作風相同或類似的人和諧相處比較簡單,但如果差別太大,則不僅「話不投機半句多」,彼此看不順眼,甚至還會演變成「不共戴天」,要和諧相處的確不容易;但也不是不可能,其實只要改變一下想法,學習一些技巧,就能化不可能為可能。下面就是孔子提供的幾種方法:

 

wildgoose19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與其放生禽鳥魚蝦,不如放生自己。

  要如何放生自己?首先,就是要先體認自己其實也是一隻「恨關羽,不能張飛」的籠中鳥。

  困住自己的除了身體、房間、家庭、工作等有形的牢籠外,更有財富、名聲、權勢、七情六慾、觀念、思維等這些無形的牢籠。

  對我來說,自我放生就是要將我從束縛自己的各種有形、無形牢籠中解放出來。但放,不是要完全放下、徹底擺脫、全部斷捨離(這根本不可能),而是不要被它們綁住、困住。在任何時候,都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而應留給自己更多的時間、更多的空間、更多的自由與更大的彈性……。

  在自我放生後,我也慢慢體會:我不只要放自己一條生路,也要放我妻子一條生路,不要再以各種有形、無形的牢籠去束縛她。

  在放生了妻子後,變得更自由、更自在的她也不再對我指東指西、說南道北,我發現我居然也被她放生了,兩人的關係也變得更自由、開放而愉快。

wildgoose19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責任,就是對在做的事有一種愛。    ──歌德

  一對男女,在相戀而結婚後兩年,妻子單獨開車外出,不幸發生嚴重的車禍。

  在死亡的陰影下掙扎了一年多,她雖然撿回了一條命,但卻再也不是原來那個活潑可愛、溫柔體貼的女人和妻子了。

  她的下半身完全癱瘓,說話時只能說出一些別人聽不懂的聲音,雖然還認識丈夫,但對過去的記憶卻變得有點模糊、混淆。智慧花園

  原來是個推銷員的丈夫,在妻子發生車禍後,立刻辭去工作,另外找了一份離家很近的差事,以便有更多的時間照顧妻子。他全心全意侍候妻子的飲食起居,幾乎沒有任何回報,但也沒有任何怨言。

  如此過了十五年,妻子才撒手人寰。                   

wildgoose19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年秋天,妹婿開車帶我們從紐約來到賓州的蘭卡斯特郡(Lancaster)。我們下車注目,看到一個農夫吆喝著馬匹在路邊的田裡犁田,一對穿戴老式衣帽的夫妻駕著黑廂馬車,緩緩從我們身旁經過……。

  這不是在拍電影,他們是信奉阿曼門諾教派的阿米西人(Amish,亦稱阿曼人、艾美許人),蘭卡斯特就是阿米希人聚居的一個區域。

  阿米希人是十六世紀歐洲激進宗教改革所產生的瑞士重洗派的德國後裔,由牧師 Jakob Ammann 所領導,認為上帝要人類盡可能過單純的生活,主張基督徒應該脫離世俗,因而形成獨特的文化與生活方式。其祖先在十八世紀末為了躲避宗教迫害及法國大革命的徵兵令,而大量遷徙到北美來,目前在美國的很多州及加拿大都有他們的足跡,而賓州則是他們的大本營;目前總共約有三十萬人。

  在路上,一眼就可辨認出阿米希人,他們跟現代美國人最大的不同點是穿著:男性都頭戴寬邊草帽,穿吊帶長褲;而女性則穿單色長裙外加圍巾,頭上戴無邊的白色小帽:這跟三百多年前他們在歐洲祖先的穿著幾乎一模一樣。我們要理解現代阿米希人的生活樣貌,就必須先認識他們因宗教信仰而產生的特殊人生觀和價值觀。

  阿米希人認為靈性生活高於物質生活、團體重於個人;強調合作與和平,反對競爭和暴力。這原也是西方很多教派、乃至世界不少文化共同的主張,但他們卻嚴格遵守,而且不惜與俗世和俗人劃清界線。《聖經》裡的三段話:「不要效法這個世界」(羅馬書)、「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不要沾不潔淨的物」、「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義和不義有什麼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麼相通呢?」(哥林多後書)正可以表示他們這種要遺世獨立、追求自己理想生活的基本態度。

文章標籤

wildgoose19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急診處內有三個病人,兩個頭部外傷和一個中風病人,因為腦內的呼吸中樞受到破壞,無法自行呼吸,而由口中插入氣管內管,接上人工呼吸器,由人在旁以一個類似手風琴般的壓縮袋一壓一放,幫助病人呼吸。

  我在外科急診室當班,在巡視其他病人或打針時,也必須去看看外科那兩位「形同植物」般的病人。兩位病人都是中年男子,像植物一樣直直地躺在推床上,瞳孔放大,對痛覺已沒有反應,把聽診器覆在胸上,只能聽到微弱而遙遠的心跳,這是他唯一的生命跡象。葡萄糖液以平穩的速度滴下,注入他的血流中,去滋養他最後的生命。

  留置在內側角落的病人,已來了三天,換句話說,已經昏迷不醒了三天,病人的太太和他唯一的兒子,輪流不停地以每分鐘約二十次的速度,去一壓一放那手風琴般的壓縮袋,幫助病人呼吸。如果他們停下來,病人就立刻「真的」死了,所以即使他們的手已酸,淚已乾,他們仍然不停地在那裡一壓一放,讓手再酸,讓淚再流。因為手會酸,淚會流,表示他們還有生命,而他們的親人卻連手酸和流淚的機會都沒有了。

  另一個病人昨天晚上剛到,由三個家屬護送前來,在一片哭哭啼啼的混亂中,醫師為病人裝上了人工呼吸器,再送到外面來,由病人的兒子開始一壓一放那壓縮袋。正當此時,又有四、五位較年長的家屬,從外面急急忙忙地趕進來,看到病人這副模樣,大家都愣在那裡,然後其中一個女人爆出了哭聲.,並不住用手去撫摸病人的身體。

  先來的一位家屬將後到的幾位家屬叫到一邊,表情嚴肅地喁喁私語,當他們再回到病人的推床邊時,女人的哭聲又再度激揚起來,在猛搖一陣病人的手而沒有獲得反應後,悲切地說:「要死也要死在家裡啊!」

  圍觀的家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一個說:「我看是沒有希望了!還是帶回家裡……

wildgoose19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曾寫過一個愛情極短篇:

一對戀人和某中年婦人閒聊。女戀人說:「如果不是為了小孩,也許我們早就分手了。」

中年婦人驚問:「什麼?你們有了小孩!我怎麼不知道?」

男戀人笑著解釋:「不是妳想的那種小孩,而是我們心中的小孩。每當我們世故地考慮到各種現實問題,覺得不如就此分手時,我們心中的小孩總是依戀著對方,結果又讓我們笑逐顏開,和好如初。」

  希臘神話裡的愛神丘比特經常以嬰兒或小孩的造型出現,因為被愛情之箭射中的人,會變得像小孩般天真、純潔,以「我的小甜甜」、「你的小乖乖」這類小名稱呼對方或自己。

  將複雜險惡的世界和思慮屏除在外,活在親密、互相依戀而幸福的兩人天地裡,那也是愛情中最讓人懷念的一段時光。

wildgoose19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間是一種很奇妙的感受。孔子在川上說:「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時間是「逝者」,它像流水一般不捨晝夜地源源而來,但也不為誰而稍作停留。「抽刀斷水水更流」,一個人越想留住時間,它就好像流逝得越快。

  我們對時間的意識越強,就越失去「永恆」的概念,因為「永恆」是另一種「非時間」或「無時間」的現象。在人類的各種經驗中,最類似「永恆」的應該是作夢的經驗,夢中沒有時間的運行,特別是沒有「線性時間」的因果關係。換句話說,它打破了事件的「先後順序」,而以「整體的形式」將事件呈現在我們的腦海中。

  打破時間與事件間的「線性關係」,可以使我們對人生產生更圓融的看法。譬如一般人看一根木柴燒成灰燼,因為木柴在先,灰燼在後,所以是木柴消失了,變成灰燼。雖然灰燼再也無法恢復成原來的木柴,但我們不要以為「後來的灰燼」就是「以前的木柴」,我們應該瞭解,木柴就是木柴,灰燼就是灰燼。

  這個意思是說,凡事雖然「剎那生滅」,但每一個剎那都是獨立的,都是「無盡的現在」。

  六十年前「貌美如花」的少女變成今天「蛇皮鶴髮」的老太婆,詩人感嘆說:「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但智者卻能「靜觀自得」,因為他認為「貌美如花的少女」和「蛇皮鶴髮的老太婆」,都是獨立的存在,當他看見少女時,他不會去想以後她會變成老太婆;當他看見老太婆時,也不會去想以前她是個美貌的少女。

  換句話說,他打破「少女」與「老太婆」之間的「線性關係」,把握現在,把每一剎那都視為「永恆」。

wildgoose19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