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三一 雪屋婦人
有一位書生在書院讀書,某夜回家已是三更時分,突然心血來潮,想去嫖妓。城西一帶有很多妓女戶,多屬殘花敗柳之類,但此時他已飢不擇食,仍興沖沖地朝城西走去。
當晚雲陰月暗,道路不好分辨。他走著走著,不覺來到一處,只見一間高僅過肩的矮茅屋,屋內透出燈光,他好奇地推門而入。屋內非常狹窄,幾乎只容下他一個人的身子。有一位婦人正背燈而坐,書生和她搭訕幾句,兩人就寬衣上床,顛鸞倒鳳一番,不覺進入黑甜的睡鄉。
不知過了多久,書生突然覺得北風狂吹,冰雪刺骨。他從夢中驚醒,發現自己正躺在一塊腐朽的棺材板上,大雪漫漫,積了差不多半尺厚,四顧茫茫,哪有什麼茅舍?只有一副骷髏半埋在身旁的雪中。他心中大駭,連忙起身尋找衣服鞋子。找了半天,才在幾步路外白雪泥裡找到他的破裘,但已被雪水浸潤半濕,不得已只好披著它狼狽而逃。回到家後,生了場大病,不久就一命嗚呼。(醉茶志怪;清.李慶辰)
故事三二 無頭艷鬼
程某在揚州主持鹽務,家財萬貫,甲第連雲,兼以生性豪爽,喜歡與人結交,所以在他母親大壽時,賀客盈門。程某一位故友的兒子某君,也遠道來祝賀,但客房在壽誕前一天都住滿了,程某只好開啟一棟久未住人的別院供他歇腳。別院四周都是圍牆,院內有三間房,中間是客廳,右側是備有乾淨床帳的客房,而左側則是錮禁深鎖的密室,某君從門縫偷瞧,只見裡面箱奩皆備,似乎是婦女的閨房,但卻佈滿蛛網灰塵,有一股說不出的陰森之氣。
wildgoose19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隱藏之必要與窺探之必要
「飲食男女,人之大慾存焉」,性慾與食慾雖然同是自然賦予人類的本能,但自古以來,人類對這兩種本能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和表現。最顯著的不同點是,在文明化的過程中,我們從未想到要遮掩我們的口器,也甚少諱言對食慾滿足的渴望,但對性器和性慾滿足卻百般加以遮掩,一副諱莫如深的模樣。
文明人為什麼必須隱藏他們的性?這當然是說來話長,一個比較「淺顯」的原因也許就像英國小說家勞倫斯所說,因為性是「上帝跟人類所開的最大玩笑」,具有傳宗接代神聖任務和出神忘我體驗的性及其配備,距離我們高貴的頭臉和心是如此的遙遠,而和污穢不潔的排泄器官竟是如此的接近,是所謂的「位於尿屎之間」,此一尷尬處境使人不得不隱藏起他們的性。
一個比較「深奧」的原因也許就像結構主義者所說,是為了和動物劃清界限。在食方面,「野蠻」的動物是「生食」的,「文明」的人類則是「熟食」的;同樣的,在性方面,因為「野蠻」的動物是「公開」的,所以「文明」的人類就必須是「隱藏」的。
總之,人類隱藏起他們的性已經有相當久遠的歷史。但老實說,這種隱藏本身卻充滿了弔詭性,因為越隱藏,反而越會激起人們想窺探它、發現它的渴望,就好像越是衣冠楚楚的社會,越會有人「不辭辛勞」地想去看脫衣舞表演般。隱藏其實是窺探的溫床,有時候,我們甚至不得不懷疑,隱藏是否只是一種「文明的詭計」,是為了想增加人們「重新發現」性的喜悅而存在的。
對多數文明人而言,他們真正的性處境是:一方面隱藏起自己的性,另一方面則以曖昧的眼光四處窺探,想發現別人的性。窺探的渴望往往比隱藏來得強烈,在很多情況下,窺探甚至成了人們「認識」性的主要管道。事實上,社會裡也一直存在著不少這樣的管道,譬如古代的春宮畫冊和現代的色情錄影帶是一種管道,它所提供的主要是肉體方面的窺探與認識;而古代筆記小說及現代報章雜誌裡的性新聞記事則是另一種管道,它們提供的主要是心靈方面的窺探與認識。
wildgoose19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故事一 床幃內外
中州地方某大戶人家的一位年輕僕人,無緣無故竟自動辭職回家。人們問他是嫌工資太少抑或主人過分嚴厲?他卻說:「工資並不微薄,每月三十餘貫錢;而主人是溫和又慈祥,從未呵責過我。我待不下去主要是因為有一件差事擔當不起。」
大家問他是什麼差事?他說:「每天晚上都有一位老婦人將我帶進內房,只見房內床上幃帳低垂,一個女人躺在幃幕中,下半身裸露於帳外,老婦人要我和那女人交合。每天晚上要跑兩三個地方,場所不定,但情況都一樣。我看那些女人的身體,老的、年輕的都有,事後也給我豐厚的餽贈,但始終無法看到那些女人的廬山真面目。每天晚上都如此這般,我實在無法支持,才不得不自動請辭。」(蟲鳴漫錄;清.採蘅子)
故事二 暗夜勾當
有一位候選官,住在京師的同鄉會館裡。有一天,他從會館圍牆的缺口看到一位姿色動人的美女,衣裳雖然破舊,但卻裝飾得非常整潔。他一見之下,立刻為之怦然心動。
會館主人的母親,年紀在五十開外,以前曾在官宦人家當過婢女,言語進退都相當得體,因此常替兒子照應門戶,招呼客人。候選官心想她頗為能幹,於是用金錢賄賂,拜託她能安排和那位美婦人見面。館主的母親說:「以前都沒有見過她,也許是新搬來的,我姑且去試探看看,但你可不要期待太多。」
wildgoose19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幾百年來,民間一直相傳:母螳螂在交配時,會咬掉公螳螂的頭,公螳螂臨死前的抽搐,有助於受精任務的完成,同時牠的屍體也提供了母螳螂在孕育下一代時所需的食物。有很長一段時間,科學家也如此相信著。
但加州大學的兩位生物學家在自然而不打擾螳螂的情況下費心拍攝的錄影帶證實,根本不是這回事。在交配前,公螳螂會先在母螳螂面前表演儀式性的舞蹈,而母螳螂也會隨之起舞,然後做出不具威脅、準備接納的姿勢,公螳螂遂爬到母螳螂身上交配,最後愉快地分開。以前在實驗室裡觀察到母螳螂咬斷公螳螂的頭,而且吃掉牠的原因,是因為實驗者讓螳螂過份挨餓的關係。
啟示:男人執拗地傳誦偏頗的母螳螂故事,恐怕是出於對雌性深沉的懼怖吧?
收錄在《動物啟示錄》一書,紙本書已絕版,歡億購買電子書
我在讀墨的電子書
我在方格子的專欄文章
wildgoose19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命運物語的現實性
中國人喜歡窺探天機,更喜歡談命說運,在明清筆記小說裡,就有一大堆這樣的天機或命運物語。就數量言,它們也許不像魂魄傳奇那樣多如牛毛;而在情節上,更不如魂魄傳奇那般駭人耳目,但若論及影響力,卻可能比魂魄傳奇有過之而無不及。
如果說魂魄傳奇試圖為我們描繪的是人在「這個塵世之外」的種種可能經歷,想回答的是「人從何處來?又往何處去?」這類哲學問題,想宣洩的是人們潛意識中的憂懼和想望;那麼命運物語則嘗試為我們解說人在「這個塵世之內」的種種可能際遇,想回答的是「吉凶禍福、貴賤窮達」這類切身問題,想滿足的是人們意識裡的疑惑和覬覦。
命運這個議題,顯然比魂魄具有更「可見」的現實基礎,因它而產生的每個故事也都具有非常濃厚的「現實性」。在今天,當魂魄傳奇裡的眾鬼魂和殭屍,只能靠走進螢光幕來延續它們的生命,成為一種古老的回憶供現代人憑弔時,命運物語裡的各種絕活——諸如八字、面相、堪輿、占星等,卻依然活靈活現於高樓大廈的冷氣房內、印刷精美的報章雜誌及南腔北調的街談巷議中。
類似的故事、同樣的情節彷若不死的浴火鳳凰,仍不斷地在今日社會裡再生、重現。它們,依然是時代的寵兒。
當然,這種不會被時代所淘汰的韌性,表示它們確實有某些「存在的道理」,而這也更增加了我們想一探究竟的興趣。在進入正題之前,我們想先打破時空的藩籬,出入古今,利用本章前面所舉的幾個故事「引蛇出洞」,瀏覽一下蟄伏於漢民族心中某些歷久而彌新的奇特心象。
wildgoose19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故事○一 鼎成龍駕
崑山的顧鼎臣是乙丑年狀元,當時的宰相尹直在放榜後即對人說:「這個名字不好,因為臣和成同音,鼎成則龍駕,他的名字犯了忌諱。」到了五月,皇上果然駕崩。
又,景帝辛未年的狀元為柯潛,當時也有人說柯與哥同音,不久英宗自塞北回朝,退居南宮,果然應了「哥潛」之讖(註:明英宗因土木之變而被困於塞北時,由他弟弟景帝繼位)。
又,天順癸未年春天,御史焦顯監試,結果考場發生火災。當時也有人說:「御史原姓焦,科場被火燒」。這跟宋朝末年「不因南省火,安得狀元焦」的讖語相類。(治世餘聞;明.張瀚)
故事○二 橘樹與少女
陝西人劉某,在擔任江蘇興化縣令時,有一位道士來呈獻一盆盆栽。只見盆裡栽的是橘樹,結了細長如指的小橘子,玲瓏可愛。但劉某卻謝而不受。當時劉某有一位六七歲的小女兒,剛好過生日,道士於是說:「這盆盆栽不足以供大人賞玩,那就聊做祝賀女公子福壽雙全的禮物吧!」劉某聽了,才接受下來。
wildgoose19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哲學家叔本華曾根據自己的長相來描繪天才特徵,他說天才的脖子短,如此心臟的血液才能更快速地行抵腦部。大象的脖子比叔本華更短,但卻非什麼「天才」,而是進化上不得不然的設計。
大象的體型之所以變得如此龐大,是為了支撐過重的體重;同時為了能維持每小時二十哩的快速奔跑,牠的四條腿也變得像圓柱般粗壯,而且膝關節下降。另外,為了支撐碩大的頭部,必須將頭盡可能靠近肩膀的上方,所以脖子就變得特別短,但這樣一來,頭部的前俯後仰、左搖右擺都不靈活,兼又難以彎身飲水,於是只好長出一個又長又靈活的鼻子來代勞。
啟示:對一件事情,宜避免孤立地觀察,應把它放在一個更大的結構裡,才能看出它的意義。
收錄在《動物啟示錄》一書,紙本書已絕版,歡億購買電子書
我在讀墨的電子書
我在方格子的專欄文章
wildgoose19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將魂魄傳奇拆解開來
魂魄傳奇,顧名思義,是以故事的方式來傳遞有關靈魂信仰的訊息。但做為一個精明的讀者或議論者,總是喜歡注意「其他的訊息」。要如何獲得「其他的訊息」,傳統的做法是透過比較,譬如將故事裡所流露出來的四維八德、七情六慾和現實人生裡的四維八德、七情六慾做一番比較,然後獲得它們是「如何的別有寓寄」之結論。這種比較法基本上是將每一則魂魄傳奇視為「不可分割之最小單位」,只是繞著魂魄傳奇在打轉而已。就方法學來說,它既屬陳舊,也難免流於膚淺。
在序言裡,我們曾提到李維史陀的「交響樂」比喻,說它有助於我們對魂魄傳奇的理解。但在這裡,我想再提他的另一個比喻——「修補匠」(bricoleur)。他說,修補匠的最大特色是他們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具都是人類過去活動的一批存餘物質,而其主要工作就是利用現成的工具將手邊的材料不斷地組合、拆開、再組合,企圖塑造出某些理想的結構來。
筆者認為魂魄傳奇恰似這樣的「修補匠」產物。就故事的內容來說,它們千變萬化,幾乎可以說是無限的;但就其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具來說,卻是有限的,只是以幾種「人類存餘的」材料和工具,在歷史的作坊裡,不斷地組合、拆開、再組合而已。因此,面對汗牛充棟的魂魄傳奇,我們的第一項工作是如何將「無限」化為「有限」,也就是如何「拆解」魂魄傳奇,找出組合它們的材料和工具,然後在另一個更基本的層面上從事比較和分析。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傳統的觀點之外獲得「其他額外的訊息」。
本章所舉的六個故事,就是我們準備拆解的對象。首先,我們必須先對它們使用的材料和工具加以「指名」。
特殊感官知覺經驗與生命異象
wildgoose19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故事一 屋頂上的太監
明朝初年,皇宮大內遺失了一個黃金寶罐的蓋子。經四處追查盤問後,認定是某位執事太監所偷。皇上知情,非常震怒,下詔將這名太監綁赴刑場,斬首示眾。正要執刑時,赦免令突然趕到,原來金罐的蓋子找到了。
這名太監在倖免一死之後說:當他被押解到刑場時,心裡萬分恐懼,但忽然覺得自己脫離軀殼直往上飄,飄坐到一戶人家的屋頂上,低頭看到下面有一個人雙手被反綁,跪倒在地上,眼看就要被砍頭了。這時,聽到有人高呼:「赦免令到!」他才從屋簷上飄下來,和自己的身體再度合而為一。(己瘧篇;明.劉玉)
故事二 僧人與小蛇
某個夏日,蔚門地方一位里長,一早就帶著僕人出門,要下鄉收取役錢。來到半路,主僕兩人在一戶人家門前歇腳。
坐在階下的僕人很快就睡著了。里長也頗有睡意,矇矓之間,他看到有一個很小的小人攀在僕人身上蹦跳戲耍,然後走下台階,越過門前小溪上的一座小板橋,跑到對岸的菜園裡。
wildgoose19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人都在心情放輕鬆、不刻意去想什麼的「意識假期」中獲得靈感。這種「不刻意」正好能放鬆意識的控制,而讓原先被壓抑的、或者不熟悉的念頭順利冒出來。
當《哈利波特》在全球各地狂賣後,作者羅琳就成了媒體追逐的對象。記者最常問她的一個問題是:「妳創作《哈利波特》的靈感到底是從哪裡來的?」羅琳說那是一九九○年某個週末結束的夜晚,當她從曼徹斯特搭火車返回倫敦時,車上非常擁擠,某個想法突然在她心頭浮現:一個男孩子起先並不知道自己擁有魔法,但卻一步步地發現自己的神奇力量……。
從六歲就開始寫東西的羅琳,以前雖然也有過不少突發的靈感,但沒有一次像這次這般強烈與讓她興奮。她說她很想記下她的靈感,但身上卻沒有筆,所以只好繼續讓靈思馳騁,在四個小時的漫長車程裡,她的腦中裝滿了關於這個男孩子的各種奇想。回到住處後,她立刻拿起筆來,寫下《哈利波特1:神秘的魔法石》的頭幾頁。當然,後來幾經修改,它早已非當晚的原貌。但哈利波特的最初靈感,還有寫作的驅力,確實就在那個晚上,那列疾駛的火車上,如魔法一般降臨到羅琳的身上。
在搭火車或長途巴士時得到創造靈感的人還真不少。譬如,歷史學家湯恩比就是在搭乘銜接歐亞的東方快車上,得到他撰寫《歷史研究》曠世巨著的靈感;迪士尼也是在從紐約返回好萊塢的長途火車上,產生將米老鼠卡通化的點子;而物理學家戴森則是在深夜從加州返回普林斯頓的灰狗巴士上,頓悟出一個讓他迷惑許久的物理難題。為什麼搭車能激發一個人的靈感?這有幾個原因,一是你的意識通常處於放鬆的狀態,很適合發揮想像力;一是你同時處於移動和靜止狀態中,思維會變得較為靈活;一是你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無正事可做,幻想的深度和廣度都會更甚於平時。
有人坐在車上產生靈感,有人則是躺在浴缸裡獲得啟示。眾所周知阿基米德就是有一天洗澡時,悠哉游哉地躺在浴缸裡,忽然靈光一閃,想到如何分辨純金打造的王冠裡是否摻銀的方法,而興奮地躍出浴缸,裸體狂奔大叫:「我找到了!我找到了!」而數學家朋加萊則是在思索三元二次不定式的難題不得其解,到海邊度假,在懸崖上散步時,突然浮現三元二次不定式的數學變形與非歐幾何的三元二次方程式乃是同一的新觀念。物理學家海森堡也是在苦思原子光譜卻徒勞無功,外出度假散心時,產生量子力學的靈感的。
根據一項調查,當被問及「你在什麼時候產生最好的想法?」時,排名第一的答案是「在車上(開車或坐車)」,其它像洗澡、慢跑、聽音樂時,也所在多有;但卻很少人回答說「在辦公室裡」。由此可知,產生最好想法的時候幾乎都是所謂的「意識假期」,也就是心情放輕鬆、不刻意去想什麼問題的時候。從心理學來看,這種「不刻意」正好能放鬆意識的控制,而讓原先被壓抑的、或者不熟悉的念頭順利冒出來,所以是產生好點子的最佳時機。這也是為什麼愛因斯坦會問:「為什麼我最好的靈感總是在早晨刮鬍子的時候浮現」的原因;而宋朝的文學家歐陽修之所以說:「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道理也在這裡。騎馬、睡覺、上廁所這三個漫不經心的時候,的確是產生靈感的好時機。
wildgoose19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