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本部落格最近大幅度整修,即日起將密集po文。請到名片頁訂閱,即可篇篇收到。謝謝!

目前分類:生命與科學對話錄 (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索引.jpg2.jpg

  海涅克(J.Allen Hynek)為芝加哥大學的天文學博士,早年在哈佛大學研究人造衛星的軌跡問題,並擔任過一知名天文物理觀測站的副主任,一九六○至七四年為西北大學天文學系主任。像正統的天文學家,他原先對不明飛行物採取絕對懷疑的態度,是有名的「不明飛行物拆穿者」,但後來在廣泛地參與各項調查後,他為了「科學的誠實」而公開承認不曉得那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並在美國官方發表為不明飛行物蓋棺的「康頓報告」之後,繼續從事調查。

  「第三類接觸」這個家喻戶曉的名詞就是他所創造的,他也是將「不明飛行物」定義為一種「現象」的第一人。

 

早年是不明飛行物的「拆穿者」

  問:很多人認為你是世界上第一個不明飛行物專家,但你起初原是一個頑固的懷疑論者,你能為我們介紹早年的一些經驗嗎?

文章標籤

wildgoose19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未命名5.png

  亞伯特‧霍夫曼(Albert Hofmann)原是瑞士山多士大藥廠的一位研究員,一九三八年在研究麥角生物鹼時,無意中合成了現在為大家所熟知的迷幻劑LSD。

  LSD與六十年代的「藥物文化」及隨之而來的心靈拓展、追求精神解脫與神秘體驗等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它曾被藝術家及苦悶的年輕人大量用來前往另一世界的「交通工具」,它雖拓展了人類的心靈領域,但亦帶來了大量的心靈創傷。霍夫曼在合成LSD後四十年,寫了一本書:「我的問題孩子——LSD」來探討它對現代社會及真實概念、心靈與物質的關係等所帶來的衝擊。

 

「我的問題孩子——LSD

  問:很多人對你在發現LSD之後將近四十年,及它被大量使用後十多年,高峰期似乎已過了之後,才寫了一本關於LSD的書(按:即為一九八○年出版的「我的問題孩子——LSD」一書)感到有點困惑。

wildgoose19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aisbitt_John   

 

  奈斯比(John Naisbitt)是一個在摩門教社區長大的美國人,為了逃離令他窒息的宗教束縛,十七歲高中還沒畢業就離家加入美國海軍,退役後四處漂泊,做過很多雜七雜八的事情。對世界永遠保持好奇是奈斯比成功的秘訣,他想瞭解美國及世界的脈搏,而從訂閱五十份日報,分析各地所發生的大小事實開始起家。

   如今他已是一個舉世聞名的未來學者,所著「大趨勢」一書銷售四百多萬本,各國政要紛紛向他借箸代籌。他是第一個提出「高科技╱高感觸」觀念,也是對人類及科技之未來抱持非常樂觀想法的未來學家。本文是他接受OMNI雜誌專訪的中文摘譯。

 

所謂未來趨勢大家已有概念

wildgoose19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譯者(王溢嘉)按:(本文是約瑟福森接受OMNI雜誌專訪的中文摘譯,原載《心靈》雜誌,1983年)

 

  約瑟福森(Brian Josephson)是一個矮小、害羞而內向的威爾斯人,廿四歲就得到英國劍橋大學的物理學博士學位,一九七三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三十三歲,得獎的依據是他在二十二歲時,所做的有關「超傳導性」(superconductivity)的突破性研究。

  但這位物理學界的「神童」在得獎後不到一年,卻轉而對超覺靜坐、靈異現象、人類的智能與語言發生濃厚的興趣,他現在每天都要花數個小時靜坐,這位只對「追尋能洞悉真實之本質的新見地有興趣」的科學家認為,他目前的研究方向對了解「宇宙之真實」而言,比正統物理學「更加重要」。

wildgoose19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rick.jpg  

譯者(王溢嘉)按:(本文是克利克接受OMNI雜誌專訪的中文摘譯,原載《心靈》雜誌,1984年)

   法蘭西斯克利克(Francis Crick)可以說是廿世紀科學界的一個異數。他一九一六年生於英國,原來是個物理學家,在三十出頭時,大膽地改行闖進當時剛萌芽的「分子生物學」領域中。結果不出幾年,還沒有拿到劍橋大學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時,就技壓群雄,於一九五三年與華森共同發現了遺傳因子DNA的化學結構,這項被譽為「生物學革命」及「生命奧妙的重大發現」使他們兩人獲得了一九六二年的諾貝爾醫學獎。正當後繼者以他們的發現為基礎,從事「基因工程」的熱門研究時,克利克再度大膽地改行,到生命科學重鎮「沙克研究所」,開始探索腦神經生理學的奧秘。

發現DNA構造時仍無穩定的職業

    問:你和華森(James Watson)對DNA的突破研究,引起會大眾莫大的興趣與想像,這在科學界是相當罕見的事。免疫學家梅達華(Peter Medawar)本身也是一名諾貝爾獎得主,他說你的DNA研究是「廿世紀最偉大的成就」,你同意他的看法嗎?

    答:我經常向梅達華說,我不認為如此。因為我覺得物理學即使沒有更重要,也有同樣重要的突破性進展,如果他說「生物學界最偉大的成就」,就有人會同意他的看法。

wildgoose19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續上篇)

唯心主義與神秘主義判然有別

  問:我看到偶而有人會將你的觀點和精靈說(animism)或二元論相提並論,你覺得這是一種誤解嗎?

   答:是的。我徹底反對任何超自然、神秘主義、玄學等,穿鑿附會於科學所確認的事實,當然,一個多世紀以來唯物科學所堅持的「真實」亦必須有所修正。唯心主義嚴守著一個世界,也就是這個世界的答案。意識除了生自一個有功能的大腦外,我不認為它從其他地方浮現或產生。我們已知的一切都在在指出,人類的心靈和意識與一個不斷進化、自我創造的大腦系統乃是不可分的。

   有些人利用新的唯心主義觀點去支持神秘主義或超自然信念,包括超心理學(parapsychology)說的一切。但事實上,在心靈——大腦的新模式之下,心電感應、念力、預知及其他靈異現象等,比以前更站不住腳。

新唯心主義將帶領我們前往何處?

wildgoose19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ogerSperry.jpg   

 

譯者(王溢嘉)按(本文原載《心靈》雜誌,1984年)

  羅格史匹利(Roger Sperry)以其對「分裂大腦」(split brain)的傑出研究而獲得一九八一年的諾貝爾醫學獎。

  他生性害羞,但卻勇於對既有的科學理論提出挑戰,在研究生時代,就以實驗證明他的指導教授有關神經聯繫的理論是錯的。分裂大腦的研究使我們認識到人類意識的二元化本質,左腦是理性的,右腦則是感性的。

  這個理論在七十年代對心理學、哲學與教育產生莫大的衝擊。史匹利以其對大腦及意識的深刻瞭解宣稱「價值乃是科學的範疇」,他嚐試以腦神經生理學去探尋人類價值形成的軌跡,像一個浪漫而虔誠的香客,他走進科學的神殿想探望生命的意義。

wildgoose19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