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科學、藝術與座位

  如果你要去聽一場有關「量子論」的科學演講,或是上「微積分」課,你在選擇座位時是否曾和去聽「民歌演唱會」或「超現實繪畫論」時有所不同?你也許從未注意這個問題,但據腦神經專家的觀察,在聽數學或科學課時,大多數學生都喜歡坐在左邊的位置,而在聽與藝術、音樂有關的演講時,則喜歡坐在右邊的位置。

  為什麼會有這種差別呢?這和人的左右大腦半球的功能有關。絕大多數人都以他們的左腦來從事抽象思考、推理等「科學知」的活動,而以右腦來從事直覺、情感等「詩知」的活動。科學家們發現,當一個人的左腦活動頻繁時,他的眼睛會偏向右邊,右腦活動頻繁時,眼睛則會偏向左邊。在聽量子論、微積分的課或演講時,左腦(抽象思考)的活動頻繁,眼睛偏向右邊,因此,坐在左邊朝右看來聽講,比較符合大腦活動的需求。相反的,在聽民歌演唱或超現實繪畫論時,右腦(直覺、情感)的活動頻繁,眼睛偏向左邊,因此,坐在右邊朝左看,比較符合大腦活動的需求。
 

注意左邊就把重心放在右邊
 

  我們在欣賞一幅畫時,以右腦的活動為主,因此,我們常常是先注意到畫面的左半邊,然後由左側掃到右側。畫面的左半邊似乎是我們觀畫時注意的焦點。但這與美學的一個基本原則似乎互相矛盾歷史上大多數的名畫,其內容的重心均安排在畫面的右邊或中間偏右。藝術史學家烏夫林(H.Wolfflin)曾說,我們觀畫時有由左掃向右邊的強烈傾向,因此,畫的最重要部分應該安排在視線終止的地方,亦即畫面右邊。這是美學上的解釋。

  腦神經專家李維(J.Levy)對這個美學問題的解釋稍有不同,她說,我們在觀畫時,右腦的活動增加,會本能地將注意力放在畫面的左側,但美學是要講究均衡,畫家將重點擺在畫面的右側就是要取得一種平衡,糾正我們大腦注意力的偏失,而達到一種均衡的美感。
 

左手的繆思
 

  另一個問題是,歷史上傑出的藝術家,有不少是屬於「左利者」(慣用左手者),例如文藝復興時期的巨匠達文西、米開蘭基羅、音樂家貝多芬、舒曼、詩人歌德及海涅、喜劇演員卓別林及披頭合唱團的保羅麥卡尼、林哥史塔等都是「左利者」,在一般人中,「左利者」差不多只佔五到一○%,但慣用左手的藝術家在比例上好像比一般人來得多。

  一個可能的解釋是,「左利者」的右腦較發達(左手由右腦控制),他們可能比一般人具有較多的「詩知」,在從事與藝術有關的行業時,較易有傑出的表現。(原載心靈雜誌)

 

我在讀墨的電子書

我在方格子的專欄文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ldgoose19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