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arackobama.jpg

  他融合了自己身上看似彼此衝突、矛盾的成分,他的成功不是「製造對立」,而是「從對立中製造和諧」……。

 

  一九七○年代,在檀香山一所私立中學裡,一個十六歲的少年經常鬱鬱寡歡,當情緒跌落谷底時,他就藉藥物來麻醉自己。他的處境的確很糟,複雜的血統和成長背景,使他無法得到同儕的認同。

  他母親是來自堪薩斯州的白人,父親是來自非洲肯亞的黑人,兩人在夏威夷大學認識而結婚。但父母在他兩歲時就離異,記憶中「父親的皮膚像瀝青一樣黑,而我的母親卻像牛奶一樣白」,母親後來又嫁給一個來自亞洲印尼的留學生,他六歲時隨母親與繼父遷居到印尼的雅加達,四年後才又回到夏威夷,和外祖父母住在一起。

  就是這樣複雜的身世讓他感到迷惘,而經常在白人與黑人的身份間搖擺不定,「我是誰?」的問題讓他苦惱萬分,再加上青春期的躁動,終於使他藉藥物來麻醉自己,在它們所製造的暫時幻象中尋求解脫。

  但幸好幻象是暫時的,徬徨也是暫時的。高中畢業後,他先到加州、再轉往紐約唸大學,然後到芝加哥從事社區工作,慢慢發現自己人生的方向;隨後又到哈佛大學法學院就讀,成為民權律師,最後走上了從政之路。

 

  他,就是現任的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也是首位同時擁有黑、白血統,童年在亞洲成長的總統;他在競選時喊出的一個口號是「重新聯合分裂的美國社會」。

  在青少年時代讓歐巴馬感到迷惘與痛苦的身世,到後來卻成為成就其輝煌人生的一大助力,就像巴特所說:「巴拉克具備一種消弭分歧的能力,這種能力來自他的成長背景:他在白人家庭長大,但人們把他當作黑人看待。他必須接受並適應這種身份對立,正是這種對立造就了他。」歐巴馬融合了自己身上看似彼此衝突、矛盾的成分,他的成功不是「製造對立」,而是「從對立中製造和諧」。

  亞里斯多德說:「自然是用對立的東西來製造和諧,而非用相同的東西。」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各自的矛盾、衝突和對立,弱者向下沉淪,靠藥物或享樂來麻醉自己;而強者則向上提升,調合這些矛盾,開創更美好、和諧的新局。

 

收錄於《青春第二課》一書 想團購者請見左側「學校團購優惠」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青春第二課 歐巴馬
    全站熱搜

    wildgoose19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