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貝聿銘2.jpg

  祖父告訴他,這些如藝術精品的石頭是「養」出來的,經過一個或幾個世代的侵蝕、激盪,粗獷的稜角不僅變得圓潤,而且形成非常雅致的風格……。

 

  獅子林是蘇州有名的中式園林。一個十四歲的少年坐在花香小徑的涼亭裡,看著前方的蓮花池和對面的假山,心中慢慢浮現一種熟悉的恬靜感。這裡跟喧囂、躁動、西化的上海簡直是兩個不同的世界,而他就好像同時活在這兩個世界之中。

  他就讀於上海青年會中學,那是一所昂貴的西化學校,以英語教學,學生多為中國年輕菁英,他則是菁英中的菁英,經常在班上考第一名。雖然他對上海的洋化生活如魚得水,但每隔一段時間,他就會想起獅子林這個中式園林來。獅子林是他們家族的產業,他從小就經常在此遊玩,特別疼愛他的祖父就在這裡教他讀書、寫字,認識中國文化的精髓。從上海回到蘇州獅子林,總給他「回鄉」的溫馨感覺。

  獅子林裡有很多他熟悉的、造型奇特的太湖石。祖父告訴他,這些如藝術精品的石頭是「養」出來:養石者先挑選多孔透氣的火山岩,略加雕鑿出大致的輪廓,然後放到湖裡或溪中,經過一個或幾個世代的侵蝕、激盪,粗獷的稜角不僅變得圓潤,而且形成非常雅致的風格。看著錯落在園林裡、姿態不一的太湖石,他總覺它們像一尊尊的「智慧老人」,似乎想告訴他關於人生的什麼秘密。

 

  這位少年名叫貝聿銘,他後來留學美國,專攻建築,而成為世界知名的建築大師,巴黎羅浮宮拿破崙廣場上的玻璃金字塔、波士頓的甘迺迪圖書館、香港的中國銀行大廈等都是他的代表作。晚年更回到故鄉,在獅子林附近建了一座蘇州博物館。

  雖然貝聿銘被稱為現代主義的建築大師,但他一直自認為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成名後,他不只一次提到少年時代看慣的太湖石,而且說:「我如同石頭一般被投置到湖邊、溪畔或是湖心,期能與周遭的水流漩渦契合……以我童年時期受花園啟發而產生的精神來進行設計。」他和他的作品就像與環境不斷激盪而形成的風格獨具的太湖石。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是這樣的石頭,不只需要雕琢,更需要被放到湖心或激流中,經過長時間的沉潛與激盪,讓粗獷的稜角轉為圓潤,等有朝一日重新亮相時,方能成為一件精緻的藝術品。

 

收錄於《青春第二課》一書 想團購者請見左側「學校團購優惠」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青春第二課 貝聿銘
    全站熱搜

    wildgoose19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