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道德經第十三章】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

  很多人在得寵和受辱時都感到驚惶失措,把榮辱視為大禍患,看得跟生命一樣貴重。什麼是「寵辱若驚」?得寵本來是卑下的,得到時感到格外驚喜,失去時又十分驚慌,這就叫「寵辱若驚」。什麼叫「貴大患若身」?我所以會有大禍患的憂慮,是因為我有生命要保全;如果連生命都沒了,那還有什麼禍患值得憂慮呢?所以說,以貴重生命的態度去經營天下,才可以將天下寄望於他;以愛惜生命的態度去經營天下,才可以把天下託付給他。

 

【弈後語】

  「寵辱不驚」是大家熟悉的一句成語,意思是對外來的榮寵和侮辱都不在乎、不為所動,就像《菜根譚》所說:「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它是一種很灑脫的境界。老子說的「寵辱若驚」,指的則是一般人的反應,大家其實都非常看重榮寵與侮辱,甚至認為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就像儒家所說的「士可殺不可辱」。

  但老子提醒我們,不管是榮寵或侮辱,都來自他人,所謂「趙孟之所貴,趙孟能賤之」,今天榮寵你的人,他日也能翻轉過來侮辱你,所以老子認為即使是得到榮寵也不足取,甚至是卑下的,但一般人在得寵時驚喜萬分,在受辱時又驚慌莫名,這其實非常可笑、也很可悲。大家為什麼會對它們憂心如焚呢?因為我們有自己的生命,有生命所重視的功名利祿、毀譽得失。但如果你連生命都沒有了,那還憂慮這些做什麼呢?

  老子因此而提出「貴生」的觀念。「貴生」並不是要你苟且偷生、貪生怕死、為了活命不惜一切代價;而是要貴重與愛惜生命,了解什麼才是存在的根本,寵辱、毀譽、得失等都是身外之物,如果為了它們而折損、犧牲自己的生命,那將是嚴重的本末倒置、捨本逐末。老子也因此而導出他的結論:以貴重生命的態度去經營天下,才可以將天下寄望於他;以愛惜生命的態度去經營天下,才可以把天下託付給他。

  所以看似兜了一個圈子,老子基本上還是要大家「寵辱不驚」,只有不在意他人加在你身上的寵辱、毀譽,你才能保有自主性,自在安祥。下面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一九五七年,北京大學校長、著名的經濟學家馬寅初提出《新人口理論》,認為快速的人口增長將不利於中國的未來發展,而建議政府控制生育率。他的說法被指為懷疑社會主義的優越性與蔑視人民大眾,而在隨後三年內,受到嚴厲的批判,一九六○年還被革去北京大學校長一職。當他兒子將這個不幸的消息告訴他時,馬寅初只漫不經心地「噢」了一聲,好像跟他沒什麼關係,此後他即賦閒在家。在毛澤東去世及四人幫垮台後的一九七九年,中共中央向馬寅初做出了道歉,承認事實證明了他的理論,恢復他的名譽,並聘他為北京大學名譽校長。當兒子高興地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他時,他也只是輕輕地「噢」了一聲,好像跟他沒什麼關係。

  這就是「寵辱不驚」。不管什麼事情落到自己身上來,都自自然然地「噢」一聲,不必多言,也不必放在心上。它讓我想起南宋辛棄疾的一首《臨江仙》:「鍾鼎山林都是夢,人間寵辱休驚。只消閒處過平生。酒杯秋吸露,詩句夜裁冰。記取小窗風雨夜,對床燈火多情。問誰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樣翠,秋水鏡般明。」這樣的人,才是瀟灑與豁達的人,也是可以寄望與託付的人。

摘錄自《與老子笑弈人生這盤棋》一書)

《與老子笑弈人生這盤棋》博客來網路書店

我在讀墨的電子書

我在方格子的專欄文章

arrow
arrow

    wildgoose19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