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超人》電視影集和電影,受到全球觀眾、特別是年輕人的喜愛,因為它滿足了大家對英雄的渴望。但電影跟現實人生畢竟有很大的差異,不僅對觀眾如此,對扮演超人的演員更是如此。
在電視剛問世不久的一九五○年代,美國電視台就推出了《超人》影集,扮演超人的喬治‧里維斯在五年內就拍了一○四集,是當時極受歡迎的演員。但這個在螢光幕裡英勇無比的英雄,卻在《超人》影集結束後三年,因絕望而自殺了。
說來令人噓唏。里維斯在演完「超人」後,身為一個演員,他想要有所超越,而嘗試新的戲碼,扮演其他角色。但這些影片卻都一敗塗地,最少沒有像《超人》那樣受觀眾歡迎,他因而變得鬱悶不樂。導演對他說:「你已經是深植人心的『超人』,你不可能再演好任何其他不是超人的角色了,觀眾不會喜歡。」結果,在觀眾無法接受的情況下,這個昔日的「超人」因絕望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年僅四十五歲。
從一九七八年在電影裡扮演超人而走紅的克里斯多福‧李維,前後共演出四部《超人》電影,極受歡迎。雖然他也在其他影片裡扮演其他角色,成績也不錯,但在一九九五年,他卻因墜馬意外導致肩部以下完全癱瘓,從無所不能、在天上飛的超人跌落深淵,變成必須仰賴呼吸器維生的重度殘廢,這個打擊比里維斯更殘酷,李維也曾經想要輕生,但在身心幾經煎熬而出院後,他決定改變角色,面對新生活。
他先加入「美國癱瘓協會」,然後接任會長,坐著輪椅四處奔走,利用各種資源及人脈,到國會爭取預算,極力推動相關法案和脊髓修補的科學研究,並因而獲得二○○三年的拉斯卡公共服務獎。雖然他不幸在二○○四年因心臟衰竭而過世(五十二歲),但在意外發生後的九年中,他以勇氣、智慧和不屈不撓的鬥志重新點燃生命,改變自己和其他同病相憐者的人生,成為人間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超人。
兩位「超人」的故事告訴我們:在別人面前「裝超人」不僅是虛幻的,而且可能害了自己。真正的「超人」不是要超越所有人,而是能超越過去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