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從三百年前,有人在山上發現了奇木,將它扛回家,雕出一尊神像後,就陸續有人俲尤。如今,這個山中小鎮已有半數的居民都以雕刻為業。

蘇三走在小鎮的街上,眼裡看到的是各種人物、飛禽、走獸的雕刻成品,鼻子裡聞到的是檀木、檜木的香味,耳裡聽到的是剉刀、電鑽的工作聲,當真是一座名副其實的雕刻之城。

也許是因為長期浸淫於雕刻,把大部分的生命都奉獻於雕刻的關係吧,小鎮上,人人都有一套雕刻哲學,而且異口同聲說「人生其實就是一種雕刻」、「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雕刻師」。

在一間工坊的屋簷下,一個雕刻人像的中年雕刻師,放下剉刀休息時,邊抽煙邊告訴蘇三說:                               「雕刻人像臉部的秘訣是要預留修飾的餘地,譬如眼睛,可以先雕小一點,這樣才能改大一點;鼻子則無妨先雕大一點,然後才能改小一點。人生也一樣啊,總是要預留修飾、迴旋的餘地。」

來到廟埕前的樟樹下,一個已經退休的老雕刻師則告訴蘇三說:

「雕刻,最重要的是要順著木頭本身的形狀和紋理。一個有經驗的雕刻師,拿到一塊木頭,就可以看出裡面隱藏的是一尊觀音、一隻大鵬、或者一隻猛虎,雕刻只是將擋住這些形象的多餘部分去除掉而已。人生也是一樣啊,每個人也都有不同的資質,我們要順著隱藏的天賦去琢磨。」

是的,生命需要雕琢。雕琢總給人一種人工的感覺,但從這些雕刻師的話裡,蘇三卻認識了什麼才是真正的「雕琢之美」。所謂「雕琢之美」,它的完成,並不是在增添,而是要去掉遮蔽它的其他成分。

在離開山中小鎮時,蘇三心裡有了新的領悟:

也許他無法像那些雕刻師,用木頭創造出具有藝術之美的作品,但卻可以用自己的生命為素材,創造出輕盈之美與人性之美。每個人的生命中都隱藏了這兩種美,只要他去除煩惱、貪欲、僵化的觀念,他就能顯現輕盈之美;只要他去除驕傲、自大、虛妄,他就能顯現人性之美。

 

收錄於《人間飛翔》一書 紙本書已絕版,歡迎購買電子書

  我在讀墨的電子書

  我在方格子的專欄文章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人間飛翔 生命的雕刻師
    全站熱搜

    wildgoose19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