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易經》是古老的經書或占卜算命用的,而且深奧難懂,跟現代社會、特別是自己的生活沒什麼關係,所以大都敬而遠之。其實,我們的很多觀念、做法、食衣住行、甚至無聊時的閒話家常,裡面都含有《易經》的影子,只是大家習焉而不察,不知道它對我們的影響有多深。

 

  譬如你現在想要投資一家公司,那你一定會先去看看這家公司的損益表,但你可能不知道,「損益」這兩個字就來自《易經》的損卦(A)和益卦(S),它們是彼此相鄰,但卦象卻顛倒的兩個卦(第四一、四二卦)。

 

  在各式廟宇和不少住家門口懸掛的八卦圖,也是大家從小就看慣的,它同樣來自《易經》,這個文化符號一直被認為具有「辟邪」作用,即使你不相信,它還是會像陰魂不散的視覺記憶纏繞著你。當年高喊扶清滅洋口號的義和團,原名就叫「八卦拳」,而「義和」兩字正是來自《易經》第一卦乾卦的《文言傳》:「利者,義之和也。」這個半宗教團體慷慨激昂地聲稱要捍衛中華文化,結果被洋人打得落花流水,餘波至今還在盪漾。

 

  到了當今社會,風氣一變,現代人轉而把他們喜歡閱聽和傳播的名人小道消息稱為「八卦」,但還是脫離不了《易經》,當然目的已非傳統的「辟邪」,而是另有含義:一是像以前香港的娛樂雜誌會在明星照片的走光部位加貼八卦圖(類似馬賽克),除了「遮掩、保護」外,更有「這裡很奧秘」之意。一是這些小道消息通常未經證實,它們的傳播就像闡釋《易經》的《繫辭上傳》所說;「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在傳播過程中添加很多個人的主觀臆測、自由發揮,結果越說越枝繁葉茂;但若問真實性如何?那就好比用易經八卦算命,你就姑妄言之,姑妄聽之吧!

 

  我們現在很多日常用語,譬如「他變卦了!」或「這件事情非常錯綜複雜。」其中的變卦、錯卦、綜卦和雜卦,都是《易經》裡用來描述卦與卦間的變化與複雜關係的專有名詞(詳見第二章)。而「不三不四」這句罵人的話也是來自《易經》,因為每個易卦都有六個爻,由上而下兩兩一組,分別代表天、人、地,在中間的第三、四爻代表人,也最重要,「不三不四」正是在暗喻某某「不是人」、「不像樣」。

 

  另外,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觀念或成語,也都是來自《易經》,譬如「否極泰來」――否卦(])與泰卦([)就是《易經》裡相鄰、但卦象顛倒的兩個卦,否卦是不祥之卦,而泰卦則是吉祥之卦,「否極泰來」意指當逆境達到極點時就會向順境轉化;它不只是一句成語,更是大家從小就受到薰陶的一個觀念,勸我們身處逆境時不要氣餒。而「革故鼎新」則來自革卦(e)與鼎卦(r),它們同樣是相鄰、卦象顛倒的兩個卦,革卦的意思為去舊,鼎卦則有取新之意,所以「革故鼎新」就表示改朝換代、汰舊換新;我們現在經常使用的「革命」一詞也是出自這裡。

 

  清華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由兩句成語組成:「自強不息」來自乾卦的《象傳》,「厚德載物」則來自坤卦的《象傳》。其他像三陽開泰、匪夷所思、虎視眈眈、群龍無首、大快朵頤、正大光明、防微杜漸、枯楊生華、無妄之災、不速之客等成語,也都是來自《易經》。認真說來,只要你使用過它們,你就是《易經》的消費者。

 

  所以,對於《易經》,大家其實是習焉而不察。身為一個現代華人,如果想對自己的思想、生活,所置身的社會與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那就有必要花點功夫對《易經》作一番考察,看看它到底在說些什麼。

 

王溢嘉最新文章連結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易經
    全站熱搜

    wildgoose19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