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印象簡單、粗糙、常出錯,但卻難以改變。

 

  在孔子的眾多學生中,有一位叫宰予,口齒伶俐,能言善道,孔子起先對他的印象很好,但後來卻發現他既無品德又懶惰,因而斥責他「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另一個學生叫子羽,容貌醜陋,孔子起先對他的印象很不好、態度很冷淡,子羽只好黯然離去,靠著自學而成為一個著名學者,聲譽很高。這兩位學生後來的表現,讓孔子感慨地說:「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人們在初次見面時,通常會依對方的容貌、穿著、言談,形成所謂的「第一印象」,這種「第一印象」通常又會和某些特點相結合,而形成「刻板印象」,譬如眉清目秀讓人覺得善良可愛,伶牙利嘴讓人覺得聰明活潑等。這其實是在「資料不足」的情況下所得到的粗糙看法,經常出錯,但卻很難改變。

 

  心理學家哈彌頓做過一個實驗,他讓受測者閱讀二十四個句子,每個句子裡都有一組配對的名詞和形容詞,名詞是大家熟悉的幾種職業(醫生、會計師、推銷員、空中小姐、圖書館管理員、餐廳小妹);形容詞則是有錢的、要求完美的、深思的、膽小的、熱忱的、多話的、嚴肅的、迷人的、忙碌的、大聲的等特質。形容詞和名詞隨意搭配,但出現的次數都一樣。在受測者閱讀完所有的句子後,哈彌頓問他們覺得哪種配對出現的比較多?結果發現,大家認為出現最多的組合是:有錢的醫生、多話的推銷員、迷人的空中小姐、嚴肅的圖書管理員、大聲的餐廳小妹等。

 

  大家認為出現最多的組合,就是我們對各種職業的刻板印象。譬如社會普遍認為醫生是有錢的、推銷員是多話的,「有錢的醫生」和「多話的推銷員」這種組合就會被認為出現比較多次,而「大聲的醫生」、「膽小的推銷員」等不符合刻板印象的搭配就都被忽略、抹煞了。

 

  刻板印象難以改變,因為多數人都根據它們將人分類,形成認知架構(譬如容貌醜陋者邪惡、伶牙利嘴者聰明),為了維持心理平衡感和自尊心,事後即傾向於「否定」不符合該架構的資料。孔子也是人,也有人性的弱點,但他能欣然放棄自己對宰予和子羽的刻板印象,承認自己看錯人,並以此來警惕大家,這是他比一般人高明的地方。

(收錄於《如果漏讀人性,成功總是差一步》一書)  

《如果漏讀人性,成功總是差一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ldgoose19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