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塵中人,個個行色匆匆,似乎總是不斷在追求什麼。而不管你追求什麼,總是有時得手,有時落空;這些得與失的積累,標示著你人生的起伏,也成了界定你一生成敗的重要指標。我們要怎麼看得失?首先,莊子提出了一個很獨特的方法,他說那好比在「聽昭文鼓琴」。昭文是古代有名的音樂家,善於彈琴,莊子說:

果真有完成和虧損嗎?還是沒有完成和虧損?有完成和虧損,好比昭文的彈琴;沒有完成和虧損,好比昭文的不彈琴。Œ

  這個意思是說,昭文雖是彈琴大師,但不管他彈得多好、多久、多少次,都無法呈現所有美妙的聲音,總是有些被遺漏(虧)了。所以,除非他不彈琴,否則只要他一彈琴,就一定有「完成」的部分和「虧損」的部分。如果我們把「完成」當作「得」,將「虧損」視為「失」,那麼莊子的得失觀就是:只要你有所作為,結果就一定有「得」的地方,也一定有「失」的地方。譬如得到了財富,卻失去了健康;失去了權位,但卻得到了愛情。

  有個故事說:某位男士從小對音樂有興趣,特別喜歡拉小提琴。但成年後卻追隨父親的腳步往商場發展,後來也成了一個相當成功的企業家。有一天他陪父親到一家高級餐廳用餐,現場有一位小提琴手正在為大家表演,琴音悠揚繚繞。年輕的企業家在聆賞之餘,想起自己以前學小提琴的種種,覺得好像失落了什麼,而悵然地父親說:「如果我當年好好學琴的話,現在也許就能在這兒表演了。」他父親微笑回答:「兒子,你說得沒錯。但如果是那樣的話,你今天也就不會在這兒用餐了。」

  有些人只看到自己失去的,但卻沒有看到自己得到的;而更多人卻只看到自己得到的,沒有發現自己失去的。〈列禦寇〉篇提到宋國有個叫做曹商的,為宋王出使秦國。當他去時,宋王送他數輛車子;到了秦國,秦王很喜歡他,又加贈他一百輛車子。曹商回到宋國,見了莊子說:「要我身居陋巷,貧困地織鞋度日,面黃肌瘦,這是我做不到的;但能讓萬乘君主省悟而獲贈百輛車馬,則是我的長處。」莊子說:「聽說秦王有病召請醫生,能讓膿瘡潰散的可獲得一輛車;能舔治痔瘡的可獲得五輛車;治療的部位越低下,獲贈的車輛就越多。你難道給秦王舔過痔瘡嗎,怎麼獲得這麼多車輛呢?你走吧!」

  莊子和曹商的對話,讓人想起古希臘哲學家亞力斯吉波斯與狄奧肯內斯的故事:亞力斯吉波斯過著奢華的生活,但狄奧肯內斯卻形同乞丐。有一天,狄奧肯內斯在河邊洗菜,路過的亞力斯吉波斯看到了,說:「你只要向我學習如何結交權貴,奉承他們,就可以享受榮華富貴,不必過著這麼清苦的日子。」狄奧肯內斯回答說:「你只要向我學習安貧樂道,以青菜白飯度日,就不必過著整天送往迎來、卑躬屈膝的日子。」得失經常代表榮辱,但一個人的「得」可能是另一個人的「失」,一個人認為「光榮」的卻是另一個人的「恥辱」,在得失榮辱之間,我們要聽從的是自己的價值判斷,而不必隨他人起舞。

  不管你看到的是「得」還是「失」,是「榮」或是「辱」,每個人看到的都只是他「在意」的那一部分,而習慣性地「遺漏」了另一部分。這種片面的得失觀所帶來的情緒反應是偏頗的,所理解的人生也是殘缺不全的。隨時提醒自己,不管做什麼都有得有失,即時「補」上被你疏漏的那一部分,你對人生才能有比較完整、圓融的看法。

 

果且有成與虧夫哉?果且無成與虧夫哉?有成與虧,故昭氏之鼓琴也;無成與虧,故昭氏之不鼓琴也。(齊物論)

 

《莊子陪你走紅塵》博客來網路書店

王溢嘉最新文章連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ldgoose19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