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sbitt_John   

 

  奈斯比(John Naisbitt)是一個在摩門教社區長大的美國人,為了逃離令他窒息的宗教束縛,十七歲高中還沒畢業就離家加入美國海軍,退役後四處漂泊,做過很多雜七雜八的事情。對世界永遠保持好奇是奈斯比成功的秘訣,他想瞭解美國及世界的脈搏,而從訂閱五十份日報,分析各地所發生的大小事實開始起家。

   如今他已是一個舉世聞名的未來學者,所著「大趨勢」一書銷售四百多萬本,各國政要紛紛向他借箸代籌。他是第一個提出「高科技╱高感觸」觀念,也是對人類及科技之未來抱持非常樂觀想法的未來學家。本文是他接受OMNI雜誌專訪的中文摘譯。

 

所謂未來趨勢大家已有概念
 

  問:愛默生在「自我依賴」這篇短文裡曾說:「在天才的每件偉業裡,我們看到了被自己所排斥的想法」。你在《大趨勢》(Megatrends)一書裡所說的似乎是很多人都感到熟悉的老套?

   答:這正是那本書會如此暢銷的原因,因為人們對書中所談的都感到熟悉,它證實了你自己對一些事情的看法。那本書只是比一般大眾稍稍走在前頭而已。

工作時間縮短是「大趨勢」


  問:我們是否真的邁入一個有較多休閒的時代?在紐約和華盛頓,為了追求成功所需的工作量似乎顯得搖擺不定?

   答:就像我在《大趨勢》一書裡所說的,在紐約和華盛頓所發生的事並不重要,因為同樣的情形不在聖地牙哥、維契托、坦帕等地發生,在加州的矽谷,他們則是整天都在工作,當然,我們所說的是企業家。美國整個的趨勢,一般而言是傾向於工作較少的時間,在一百年間,工作時間約減少了一半。一百年前,美國人一個禮拜的工作時間平均是七十三小時,現在則只有三十五個小時,在五十年內,它可能會再降至一個禮拜十五個小時的工作時間。

  過去,美國人絕大多數是農民,但現在,我們已成為一個辦事員的國家,你、我和其他人都在處理複雜程度不一的資料,到一九九○年,有四分之一的工作將成為兼差性的,這不只是因為電腦,同時也因為到時絕大多數婦女都將投入工作行列。目前只有五二%的婦女在工作,其中九○%都是二十幾歲。

電腦是帶來解放與個人化的工具
 

  問:電腦是否能幫助婦女將工作與母職併在一起?

  答:是的。電腦是處理複雜性的工具,我們可以提供各種能配合工作的不同生活方式,因為我們有電腦可以來追蹤它所衍生的複雜性。

  如果你需要一百個人做一百種每天八小時的工作,那麼一個電腦監測器可以對工作做各種分派、兼差化、或晚上工作,總之可以做各種不同的安排,而結果一樣。就像高速公路可以容納更多的車輛,電腦是可以提供社會複雜化的工具。

  問:你認為電腦可以使人在工作或酬勞方面做個別的考慮?

  答:正是。它是一種帶來解放與個人化的東西,這也是為什麼我說電腦是為組織化勞力之棺蓋釘上最後一根釘子的理由。組合勞力的整個哲學基礎是對每個人做完全一樣的考慮,在社會的趨勢裡,很少事情能不顧及這種組織化的勞力。但現在,因為電腦可以讓個人依其喜愛的生活方式來追蹤、處理資料,所以大家聚在一起工作反而是不合時宜了。

人類需要的是產品,還是資訊?
 

  問:你說我們已從自動化邁向電腦為基礎的經濟型態,但在我們一兆六千億美元的經濟裡,電腦工業包括軟體在內,才只有八百億而已?

  答:但電腦工業是成長的核心,它以每年加倍的速度在成長。

  問:但你不能吃、喝、或穿電腦,或開著電腦去工作,這種資訊工業究竟能成長到多大?畢竟我們需要的是產品,而不是資訊,你說是不是?

  答:歸根究柢,我們需要的只是蔽護所、食物和衣服。我們不停地誇張各種需要,但實際需要的就是這些。在真正的全球性經濟裡,每個美國人都在電腦旁邊工作而不必做其他事,在理論上是可能的,因為我們不必每件事都親自動手去做。

  問:你為什麼說我們需要更多的律師?

  答:因為在這個資訊社會裡,人與人間的互換訊息——打電話的次數、備忘的事項、相互的關係等等無形中都增加了許多,其中有不少會變質,而需要以法律來加以規範。

關鍵性的資源並非資本而是資訊
 

  問:現在人們要開始創業是否需要有深厚的基礎?

  答:目前社會的新英雄是企業家,自從上世紀我們從農業社會進展到工業社會起,企業家就開始出現,但今日的企業爆炸似乎比以往更壯觀,因為要進入此一經濟體系比以前容易更多。在今天,關鍵性的資源並非資本,而是資訊,大多數人都能獲得所需的資訊。在五十年代的工業高峰期,我們每年產生約九萬三千家新公司,但現在,我們一個禮拜就有一萬兩千家新公司成立,其中將近三分之一是女性開辦的——這個比例繼續在增加之中。而且,年紀極輕的小伙子也都躍躍欲試,譬如十三歲的少年可以寫電腦程式,踏入社會,創辦公司,這些都是嶄新的面貌。

種族混雜的豐饒導致各種創新
 

  問:為什麼美國的企業和創造活動如此興盛?

  答:美國人絕不像歐洲人所想像的那樣刻板,我們甚至沒有一個融化爐,因為我們不做「融化」(註:此處指民族的融合)這種事。在此一全球性經濟競爭中,我們的競爭優勢在於人力資源。美國是全球條件最有利的國家,因為我們有如此眾多的不同種族及世界經驗,亞洲移民的新浪潮更強化了這種趨勢。這種種族混雜的豐饒導致了各種發明與創新,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勝過日本的原因。日本是由一個社會、一個種族、一個歷史所組成的,她的潛力相當有限。他們在製造甚至改良電腦硬體方面相當優秀,但在創造軟體方面就不如種族複雜的美國人那樣好。美國有一百一十三個諾貝爾獎得主,而日本只有兩個,這絕非偶然。

「高感觸」是對「高科技」的補償
 

  問:「高科技╱高感觸」(high tech╱high touch)這句名言是你自己想出來的?

  答:是的。當你將高科技帶進社會中,取代人類的科技看起來似乎是「非人的」,因此,我們人類就會想辦法創造出一種補償性的「高感觸」來維持科技與人道或人性間的均衡。當你將電腦放進一個只有最簡單傢具的環境中時,就會產生所謂的「高科技不協調」,我們屋子裡的電腦越多,那麼環境中的其他東西,譬如說傢具——沙發、窗帘等等,就可能越講究它們的柔和、溫軟、貼身,總之就是和硬梆梆的電腦成一種對比。

   你看過當一個公司遷入由white sound(註:抱歉,不知此為何物?)而不是以傳統的牆壁來隔間的空曠辦公場所後所發生的情形嗎?這是非常「高科技」的措施——因為white sound的關係,你聽不到鄰近者的任何聲音,於是,出現了「高感觸」——在空曠的辦公室裡冒出了一叢叢的植物,每個人都好像在森林裡辦公一般。

高科技社會的性靈活動
 

  問:這個高科技是否會推動文化活動?

  答:在美國,有所謂的「靈性復興」,我所說的不是宗教復興,而是指對性靈的各種表現產生廣泛的興趣,特別是藝術。日本人對「高科技╱高感觸」也頗有共鳴。在我到日本各處演講時,很多日本人告訴我說,傳統的茶道、花道及其他性靈活動都在復甦之中。這些正是為了平衡在短時間內大量湧進來的科技所做的一種「高感觸」補償。在人際關係中,我們也會想辦法對我們必須忍受的科技有所彌補。

多元化社會的婚姻與性角色
 

  問:這種「高科技╱高感觸」是否能解釋婚姻的回流趨勢?

  答:我不認為我們已經曉得這個問題,但這並不失為一個很好的可能答案。關於婚姻,最重要的一點是,以前只有一個觀點,如今在「多元化意見」的社會裡,它只是很多選擇中的一種而已。現在,什麼都可以——結婚、不結婚、有很多小孩、或有小孩而不結婚等等都可以。

  問:搖滾樂巨星「喬治男孩」(Boy George,做女性打扮的一名男歌手)及巴黎流行服飾推出「男裙」新裝,是否表示男人在未來有女性化的趨勢?

  答:在數百年男性至上及父性價值的歷史之後,我們現正正在尋找一種新的平衡,兩性間較平等的角色分攤。我們將看到有更多的男人穿女裝,但我們不可能看到所有的男人都穿女裝,我們不會「融合」成一種性別。我們將看到更多性別上的曖昧,對性角色也會有心胸更開闊的態度。喬治男孩的行徑並非所有美國人的行徑,我一點也不反對他,他是一個很聰明的人,和他一起吃頓飯也很有趣。你看,在這個多元化意見的社會裡,很多人正在脫胎換骨,他們無法再照以前的方式來行事,不少人無法處理這麼多新選擇所產生的矛盾,而加入「基本教義派」,由教會告訴你該怎麼做。我們每個人多少都會經驗到這種矛盾,你看百老匯所興起的懷舊風潮,大家都在重演過去的戲劇,當人們面對複雜、多元化的現代社會時,常會回過頭擁抱過去。我個人是一個非常唯心論者,但這並不是說我相信超感官知覺力或轉世,而是說我很願意去投入或探討新的可能性。


勇於探索新的真實領域
 

  問:你現在是否不再強調現實的「真實」?

  答:我想性靈世界並不比大家一般所說的現實較不真實,我現在正在探索這個新的真實領域。因為我的教養,我有一段絕對的、徹底的、可以說相當僵化的懷疑主義時期,但我現在圓熟得多,雖然我不相信飛碟,但我完全願意去看任何有關飛碟的證據。又譬如我相信「信心療法」(faith healing),這不足為奇,因為我小時候就有這種經驗。

從「自戀」邁向「自助」的社會
 

  問:在所謂「自戀的七十年代」之後,我們的社會是否變得較不那麼自私?

  答:目前要下斷言還太早,但我在年輕人身上看到一種合作多於競爭的精神,大眾傳播將七十年代說成「小我的年代」(me decade)是錯的,它是自足而非不負責任,當時是有自戀主義,但並不比過去要來得自戀。不過,現在似乎比過去更少自戀,我覺得整個社會正從「公共的協助」朝「自助」的方向邁進,一個重要的例子是大家對「健康」產生新的關心。在過去,我們將健康的所有責任都交給醫師,現在則是我們自己負起責任。每天早晨有三或四千萬人早起、晨胞、擔心營養的問題等等,這是一種自戀嗎?我覺得它是一種古老形式的「自我依靠」。在五十年代,我們將靈魂寄託在公司上,將健康交給醫療機構,將小孩交給學校,將福祉交給政府,但近十年來,我們又開始自己負起責任了。

親密關係是高感觸的基石
 

  問:你對浪漫愛的未來性有著強烈的信念,是不是?

  答:是的,我對它的前途非常樂觀。如果我們想在科技社會裡生活愜意的話,人際關係是幫助我們安渡及處理科技的法寶。人際關係的品質在此變得格外重要,除非我們能以其他高感觸的東西——譬如教會、藝術等來代替它。在高科技的未來,這些親密關係乃是我們高感觸的基石。

將愛與工作結合的夫妻檔
 

  問:我們是否將看到更多愛與工作混合的情形,譬如在事業上有越來越多的夫妻檔出現?

  答:我太太和我即一起做聯合演講,效果真是太棒了,因為這是一種新的模式。我們同台一起講,她講一頁,我講一頁,我們真的是一起亮相也一起回答問題,而人們也真的喜歡這種方式。不久前,我們對六千名醫院的藥劑師做過一場演講,他們大多是二、三十歲的人,有一半是女性,我們的演講得到了如雷的掌聲。他們喜歡我們這種在私生活及工作上都是一個團隊的構想,我想我們會看到更多這種型態的出現,但再次強調,這只是一種觀點,而非一種趨勢。

  問:電影導演史匹柏(S.Spielberg,註:「ET」的導演)的政策是公司雇用的幾乎清一色全是女人。為什麼你的公司也不全雇用女人呢?

  答:這跟聽眾一樣,要有豐繁的混合性才會嘀答作響。男女混合的聽眾,其能量約為清一色男人的四倍,在年齡群方面也是這樣,我不會只雇用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個人的反應、注意的層面、參與的程度等都不同,不同的混合物會產生完全不同的化學特性。

瞭解現在是認識末來的訣竅
  

  問:對年輕的未來學家,你有什麼父執的忠言?

  答:首先,我說過我不喜歡被稱為未來學家,我拒絕這個標籤。有很多人在四處揮舞這個旗幟,但我實在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我所知道的真正訣竅乃是「瞭解現在」,「現在」就在那裡等待我們去瞭解。

 

(原載心靈雜誌,收錄於《生命與科學對話錄》中,書已絕版)

我在讀墨的電子書

我在方格子的專欄文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ldgoose19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